【醉翁亭记原文和注释】《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醉翁”自号,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豁达情怀。全文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与注释表
段落 | 内容概述 | 关键词解释 |
第一段 | 描写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其命名由来,表达作者对山水之乐的热爱。 | 滁:地名;琅琊:山名;酿泉:泉水名;醉翁:欧阳修自称。 |
第二段 | 描述滁州百姓游玩、饮酒、娱乐的场景,体现与民同乐的思想。 |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伛偻:弯腰驼背;山肴野蔌:山间野味。 |
第三段 | 写日暮时分的景色与人物活动,点出“人之乐”与“禽鸟之乐”的对比。 | 阴翳:树木茂密;鸣声上下:鸟鸣声四处响起。 |
结尾 | 总结全文,点明“醉翁”之乐在于与民共乐,并说明作者身份。 | 醉能同其乐:醉时也能与人同乐;醒能述以文:清醒时能用文字记录。 |
三、总结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寄托情感、表达人生志趣的散文。欧阳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怀。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醉翁亭记》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