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岌岌可危的意】“岌岌可危”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处于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其亡也,其危也,其岌岌乎!”后世多用于描述局势、状态或形势的极度不稳定。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岌岌可危 |
拼音 | jí jí kě wēi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释义 | 形容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出问题或失败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局势、状态、安全等 |
近义词 | 危在旦夕、摇摇欲坠、风雨飘摇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稳如泰山、安然无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经济危机 | 当前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企业纷纷裁员以求生存。 |
政治局势 | 国内政治局势岌岌可危,民众情绪高涨。 |
项目风险 | 项目进展缓慢,资金链岌岌可危,必须尽快解决。 |
健康状况 | 老人身体状况岌岌可危,急需住院治疗。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用于形容情绪:
例如:“他心情岌岌可危”是不恰当的,因为“岌岌可危”主要形容客观状态,而非主观情绪。
2. 避免过度使用:
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频繁使用会削弱其表达效果。
3. 注意搭配对象:
通常用于描述“局势、状态、安全、生命”等具体事物,不宜泛化使用。
四、总结
“岌岌可危”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常用于强调某种情况的极端危险性。在写作中合理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但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误用。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