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一、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这句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贤才、只关注虚无缥缈之事的批评。
诗句中的“贾生”指的是汉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他才华横溢,曾被汉文帝召见,但最终未能施展抱负。诗人借用贾谊的故事,讽刺当时朝廷重用方士、迷信鬼神,而忽视真正有才能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李商隐诗歌中典型的咏史抒怀之作,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二、表格解析
词语/句子 | 含义解释 | 深层含义 |
可怜 | 可惜、惋惜 | 表达对贾谊不得志的同情 |
夜半 | 深夜 | 强调皇帝深夜召见,显得重视 |
虚前席 | 空设座位 | 表示虽有礼遇,实则并无诚意 |
不问苍生 | 不关心百姓 | 批评统治者不关注民生 |
问鬼神 | 咨询鬼神 | 指迷信、不切实际的行为 |
三、延伸理解
李商隐在诗中并未直接批判当朝,而是以历史人物为引子,委婉地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在唐诗中非常常见,尤其在晚唐时期,许多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反映现实问题。
“可怜夜半虚前席”一句,表面上是说皇帝深夜召见贤才,但实际上却只是形式上的尊重;“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是指出统治者沉迷于虚无缥缈的信仰,而不去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这句诗不仅是对贾谊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一句富有哲理与讽刺意味的诗句,它揭示了历史上一些统治者表面重视人才,实则忽视民生、沉溺迷信的现象。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商隐的文学才华,也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