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解释是什么】“篱落”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指用竹子、树枝或石头等材料搭建的简易围墙或栅栏,常用于分隔田地、庭院或防止牲畜走失。在文学作品中,“篱落”不仅指具体的建筑结构,也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表达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然的边界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一、篱落的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lí luò |
词性 | 名词 |
基本含义 | 用竹木等编成的篱笆,用来围护或分隔区域 |
引申义 | 象征界限、隔离、乡村生活等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诗词,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 |
二、篱落在文学中的常见用法
1. 描绘田园风光
在古诗中,“篱落”常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景象。例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里“篱落”形象地表现了乡村小径旁的竹篱,营造出一种质朴的田园氛围。
2.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在一些诗歌中,“篱落”也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或社会阶层的差异。如“篱落不通车马道,柴扉不设往来人。”(唐·王昌龄)这里的“篱落”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3. 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篱落”常常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比如“篱边野菊开,风过满庭香”,通过“篱落”这一意象,表达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篱落的现代应用
虽然“篱落”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一些文学创作、园林设计或文化活动中仍会被引用。尤其是在描写传统乡村风貌、复古风格的场景时,“篱落”往往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四、总结
“篱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结构,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与情感。无论是作为实际的围墙,还是文学中的象征,它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总结点 | 内容 |
含义 | 篱笆、围墙;象征界限、隔阂、田园生活 |
文学作用 | 描绘田园、表达情感、象征社会关系 |
现代意义 | 文化符号、怀旧元素、艺术表现 |
使用场合 | 古诗文、文学创作、园林设计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篱落”虽简单,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