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原文是什么】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是韩愈在批评当时士大夫阶层不愿向老师学习的现象时所说的一句话。他指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重视学习,反而以向老师请教为耻,这是一种糊涂的表现。
韩愈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尊师重道”的推崇,以及对当时社会中轻视教育、忽视师道的批判。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个人学习态度的问题,也反映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偏差。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含义和背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师说》——韩愈 |
原文句子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字面意思 | 对于自己,却以从师为耻,这是糊涂的。 |
作者 |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写作背景 | 唐代中期,士大夫阶层普遍轻视师道,不愿向人求教,导致学术风气衰败。 |
核心观点 | 批评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现象,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现实意义 | 强调学习应持谦逊态度,不应因身份地位而羞于求教。 |
相关名句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三、结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是韩愈对当时社会不良学风的深刻批判。这句话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尊重知识与师长,避免因虚荣或傲慢而错失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