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汤镬国语辞典】“斧钺汤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极端的刑罚或残酷的手段。该词源自古代的刑具和烹刑方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政治语境中,表达对暴政或严酷惩罚的批判。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斧钺 | 古代的刑具,斧与钺均为兵器,也用于行刑 | 《左传》《史记》等古籍 | 表示严厉的惩罚或暴力手段 |
汤镬 | 热水煮人的刑罚,即“烹刑”,为古代酷刑之一 | 《汉书·刑法志》 | 象征极端残酷的惩罚 |
整体含义:
“斧钺汤镬”原指古代的刑具和烹刑方式,后引申为极其严酷、残忍的刑罚手段,常用于描述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或对敌人的残酷镇压。
二、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 历史背景:此词源于古代战争和刑罚制度,尤其在秦汉时期较为常见。
- 文学运用: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曾提及类似刑罚,用于描绘暴政。
- 现代语境:多用于比喻不公或极端的权力压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三、相关词汇对比
词汇 | 含义 | 与“斧钺汤镬”的关系 |
刑戮 | 法律惩罚 | 与“斧钺汤镬”同属刑罚范畴 |
炮烙 | 古代酷刑,以火烤人 | 与“汤镬”同为酷刑类型 |
酷刑 | 极端残忍的惩罚手段 | “斧钺汤镬”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
四、总结
“斧钺汤镬”作为汉语中的一个传统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代刑罚的历史记忆,也在现代语境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政治内涵。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正义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传统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