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正经的交接顺序】在中医理论中,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而“十四正经”则是在十二经脉的基础上,加上任督二脉,构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部分。这十四条经脉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在病理变化中也彼此影响。了解它们的交接顺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络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十四正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
这些经脉在体内的分布和交接有其固定的规律,这种交接顺序反映了经气在体内的流动方向和循环关系。以下是对十四正经交接顺序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十四正经交接顺序总结
1.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循喉咙,属肺,从胸走手。
2.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上行至肩,入缺盆,络肺,从手走头。
3.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入上齿,下循颈,入缺盆,络脾,从头走足。
4.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上行至腹,属脾,从足走胸。
5.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腋下,属心,从胸走手。
6.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上行至肩,入缺盆,络心,从手走头。
7.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至巅顶,入脑,属肾,从头走足。
8.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上行至腹,属肾,从足走胸。
9.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胁,属心包,从胸走手。
10.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上行至肩,入缺盆,络三焦,从手走头。
11.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至耳前,入颅,属胆,从头走足。
12.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行至胁,属肝,从足走胸。
13. 任脉:起于会阴,上行至咽喉,属任脉,主一身之阴。
14. 督脉:起于会阴,上行至巅顶,属督脉,主一身之阳。
这些经脉的交接顺序体现了“从阴走阳、从阳走阴”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反映出阴阳互根、表里相合的特点。
二、十四正经交接顺序表格
序号 | 经脉名称 | 起始部位 | 行走方向 | 结束部位 | 相关脏腑 |
1 | 手太阴肺经 | 中焦 | 从胸走手 | 食指桡侧 | 肺 |
2 | 手阳明大肠经 | 食指桡侧 | 从手走头 | 鼻旁 | 大肠 |
3 | 足阳明胃经 | 鼻旁 | 从头走足 | 足背外侧 | 胃 |
4 | 足太阴脾经 | 足大趾内侧 | 从足走胸 | 胸部 | 脾 |
5 | 手少阴心经 | 心 | 从胸走手 | 小指尺侧 | 心 |
6 | 手太阳小肠经 | 小指尺侧 | 从手走头 | 耳后 | 小肠 |
7 | 足太阳膀胱经 | 目内眦 | 从头走足 | 足跟内侧 | 膀胱 |
8 | 足少阴肾经 | 足心 | 从足走胸 | 胸部 | 肾 |
9 | 手厥阴心包经 | 胸中 | 从胸走手 | 掌心 | 心包 |
10 | 手少阳三焦经 | 无名指 | 从手走头 | 耳前 | 三焦 |
11 | 足少阳胆经 | 目外眦 | 从头走足 | 足外侧 | 胆 |
12 | 足厥阴肝经 | 足大趾外侧 | 从足走胸 | 胸部 | 肝 |
13 | 任脉 | 会阴 | 从下向上 | 喉咙 | 任脉(阴脉) |
14 | 督脉 | 会阴 | 从下向上 | 巅顶 | 督脉(阳脉)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四正经的交接顺序及其在人体中的运行路径。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