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故事来源是什么】“求田问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用来形容人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远大志向的行为。该成语背后有一个深刻的历史典故,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总结这一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
一、成语来源简要总结
“求田问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与许汜一同拜访陈登,许汜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土地和房屋的浓厚兴趣,而陈登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他胸无大志,只关心个人利益,因此讽刺他说:“若许子将(许汜)之流,问舍求田,是吾所不为也。”后来,“求田问舍”便成为形容人只谋私利、没有远大抱负的成语。
二、详细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求田问舍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
| 作者 | 陈寿 |
| 朝代 |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
| 故事背景 | 刘备与许汜拜访陈登,许汜表现得只关心土地和房产 |
| 陈登的态度 | 不屑,认为许汜胸无大志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只图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理想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
| 同义词 | 胸无大志、鼠目寸光 |
| 反义词 | 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
三、延伸理解
“求田问舍”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在古代,士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求田问舍”则被看作是对这种理想精神的背离。如今,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有更高的追求和责任感。
四、结语
“求田问舍”源自《三国志》,通过陈登与许汜的故事,表达了对只顾私利、缺乏远见者的批评。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志向”与“操守”观念的一种体现。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