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海的排是什么意思】“排山倒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但很多人对其中的“排”字含义并不清楚。本文将从字义、成语解析和语言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排山倒海”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原意是“推开山岳,倾倒大海”,比喻力量巨大、不可阻挡。其中,“排”字在成语中主要表示“推、搡、驱赶”的动作,强调一种强大的外力作用。“排”在这里并不是指“排列”或“排版”等常见含义,而是具有动词性质,与“倒”相对应,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动态感。
在现代汉语中,“排山倒海”多用于形容气势磅礴、声势浩大的场面,如战争、自然现象或社会变革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拼音 | 用法 | 示例 |
排 | 推、搡、驱赶 | pái | 动词 | “排山倒海”中的“排” |
山 | 山岳 | shān | 名词 | 表示巨大的障碍物 |
倒 | 倾倒、翻转 | dǎo | 动词 | 与“排”构成动作组合 |
海 | 大海 | hǎi | 名词 | 表示广阔、无边无际的力量 |
排山倒海 | 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 | pái shān dào hǎi | 成语 | 如:“他的一番言论排山倒海般冲击了全场。” |
三、语言演变与文化背景
“排山倒海”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后逐渐成为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其形象化的描述源于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搏大”、“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
虽然“排”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理解为“排列”或“排队”,但在成语中,它更偏向于动词性意义,强调一种主动施加的力量。这种用法在古文中较为常见,现代汉语中则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四、结语
“排山倒海”中的“排”并非简单的“排列”之意,而是带有强烈动作性的动词,意为“推开、驱赶”。了解这一字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使用场景。通过结合字义分析与语言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中成语的深层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