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大绑的意思和造句】“五花大绑”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人捆绑得非常紧、无法动弹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被拘捕、控制或限制行动的情境时较为常见。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短语/成语 |
结构 | “五花”和“大绑”组合而成 |
字面意思 | 指用绳子将人捆成五花的形状,并且绑得很紧 |
引申意义 | 比喻对人进行严密的控制或限制,使人无法自由行动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贬义(多用于负面情境)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五花大绑”最早来源于古代的刑罚方式。古人常用绳索将犯人捆绑,使其身体无法动弹,防止逃跑或反抗。这种捆绑方式因其复杂和牢固,被称为“五花大绑”。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影视作品 | 常用于表现警察抓捕罪犯、特工制服敌人等情节 |
文学作品 | 描写人物被俘、受困或被控制的情节 |
日常口语 | 形容某人被束缚、限制自由的状态 |
四、例句展示
句子 | 说明 |
警察将逃犯五花大绑后带走了。 | 表示对逃犯进行严密控制,防止其逃脱 |
那个小偷被抓住后,立刻被五花大绑起来。 | 描述对违法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
他一进门就被五花大绑,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 | 强调动作迅速且控制严密 |
这个方案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其实已经把我们五花大绑了。 | 用于比喻被某种规则或制度所限制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束手就擒、捆绑结实、牢牢控制 |
反义词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轻松自如 |
六、注意事项
- “五花大绑”一般用于描述对人的物理控制,不建议用于形容抽象概念的“限制”。
- 在正式书面语中,可根据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如“严密控制”或“加以约束”。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五花大绑”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同时也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语境。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以避免误解或不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