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轻诺寡信什么意思】“轻诺寡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随便、轻易许诺,但很少兑现承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轻率地许下诺言”,却“缺乏诚信”,最终导致失信于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答应别人的事情却做不到,就会被说成“轻诺寡信”。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信誉,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轻诺寡信 | qīng nuò guǎ xìn | 轻易许诺,很少守信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二、词语结构分析
- 轻诺:指轻易地做出承诺。
- 寡信:指很少有信用,不讲诚信。
整体意思是:说话不负责任,轻易承诺却不履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食言而肥、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
反义词 |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信守诺言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工作场合:同事之间互相承诺任务,但有人总是拖延或推脱,就被认为是“轻诺寡信”。
2. 人际交往:朋友间许下承诺却未能做到,容易失去信任。
3. 商业合作:企业若频繁违约,会被视为“轻诺寡信”,影响长期合作。
五、成语故事(简要)
“轻诺寡信”最早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晋献公时期,晋国大夫里克因轻率承诺而失信于民,最终导致政治失败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失信于人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六、总结
“轻诺寡信”是一个警示人们言行一致、遵守承诺的成语。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尤为重要,轻易许诺而不履行,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也可能带来实际损失。因此,我们应避免“轻诺寡信”,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