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介绍】“口蜜腹剑”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藏着狠毒的念头。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和善、内心阴险的人。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虚伪、两面三刀的行为。
该成语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了唐朝奸相李林甫的故事。李林甫表面上对人谦恭有礼,言辞恳切,但背地里却心狠手辣,排挤异己,最终导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后人用“口蜜腹剑”来形容这种虚伪而危险的性格特征。
口蜜腹剑详解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口蜜腹剑 |
拼音 | kǒu mì fù jiàn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含义 | 嘴上甜言蜜语,心里却藏着害人的念头。形容人表面和善,内心狠毒。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虚情假意、阳奉阴违、两面三刀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赤诚相见 |
典故 | 李林甫表面谦和,实则阴险,排挤忠良,导致朝政腐败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批评那些虚伪、不真诚的人,常见于新闻评论或人际交往中 |
文化影响 | 成语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反映古代社会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 |
通过了解“口蜜腹剑”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并警惕“口蜜腹剑”式的人物,有助于我们建立更真实、健康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