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马虎、不细致,或者对事情的处理过于简单、不够认真。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宋代文人苏轼的《晁错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故曰:‘粗枝大叶’。”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用来批评做事不细致、不严谨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粗枝大叶 | 原意是树的主干和大枝,后引申为做事只抓大体、忽略细节,或态度马虎、不认真。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说明 |
工作中 | 某员工在写报告时只写了主要数据,忽略了细节部分,被领导批评“粗枝大叶”。 |
学习中 | 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导致答非所问,老师说他“粗枝大叶”。 |
日常生活中 | 做饭时忘记放盐,被家人调侃“做事太粗枝大叶”。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敷衍了事 |
反义词 | 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
四、使用注意
- “粗枝大叶”多用于批评他人,不宜用于自我评价。
-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避免显得不礼貌。
- 该成语强调的是“忽视细节”,而非“不重要”。
五、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处理事情时态度不认真、忽略细节的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态度,做到细致认真,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