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汭怎么念】“洛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地理或文献中。对于不熟悉这一词汇的人来说,可能会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对“洛汭”的读音、含义及相关背景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洛汭”是古代中国地理术语,指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区域。其中,“洛”指的是洛水,“汭”则是河流弯曲处的意思。因此,“洛汭”可以理解为洛水流入黄河的地方。
在古籍中,“洛汭”常被用来指代某一特定地域,如《尚书·禹贡》中提到“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孟津,入于海”,而“洛汭”则可能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之处,具体位置在今河南省洛阳一带。
关于“洛汭”的读音,“洛”字读作 luò(第四声),“汭”字读作 ruì(第四声)。整体读作 luò ruì。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来源/出处 | 备注 |
洛汭 | luò ruì | ㄌㄨㄛˋ ㄖㄨㄟˋ | 黄河与洛水交汇处 | 《尚书·禹贡》等古籍 | 古代地理术语 |
洛 | luò | ㄌㄨㄛˋ | 洛水 | - | 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
河 | hé | ㄏㄜˊ | 黄河 | - | 中国第二长河 |
汭 | ruì | ㄖㄨㄟˋ | 河流弯曲处 | - | 常用于地名中 |
三、结语
“洛汭”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在研究古代地理、历史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籍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掌握“洛汭”的正确发音和基本意义,也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