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成语来源】“曲径通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景色清幽、路径曲折但引人入胜的环境。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美感。
成语来源总结
“曲径通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原句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诗描绘了寺庙后院小路曲折、环境幽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后来,“曲径通幽”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广泛用于描写风景优美、路径曲折但令人神往的地方,如园林、古寺、山林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曲径通幽 |
| 出处 |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 原文诗句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 成语含义 | 形容路径曲折但景色幽静,引人入胜。 |
| 使用场景 | 描写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古迹等环境优美之处。 |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
结语:
“曲径通幽”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要学会欣赏那些看似曲折却充满韵味的风景与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