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然的出处】“徙然”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徒劳、白费”的意思,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徙然”的含义出发,追溯其历史出处,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徙然”?
“徙然”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白白地、毫无意义地”。它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或努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归于虚无或无效。例如:“他努力了这么久,结果还是徒劳无功。”
二、“徙然”的出处
“徙然”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尤其在先秦诸子和汉代典籍中较为常见。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出处: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庄子·齐物论》 |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且有此乎?其梦也,吾梦也,其觉也,吾觉也,其梦也,其觉也,皆是也。夫大块噫气,其名曰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然则徙然哉?” | 庄子以“徙然”表示一种无目的、无意义的状态。 |
《韩非子·五蠹》 |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学。故治民之法,莫如法令;使民之术,莫如利禄。今人主之立法,自以为是,而贱人之言,是谓‘徙然’。” | 韩非子用“徙然”批评那些只凭主观臆断而不采纳他人意见的人。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虽未直接使用“徙然”,但文中“时不利兮骓不逝”可视为“徒劳无果”的写照。 |
三、总结
“徙然”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它不仅表达了对徒劳行为的批判,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命运和努力价值的深刻思考。从先秦诸子到汉代典籍,“徙然”一词逐渐成为表达“无益、无效”的重要词汇。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徙然 |
含义 | 白白地、毫无意义地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韩非子·五蠹》等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行为或努力无果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徒劳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
哲学内涵 | 对人生、命运、努力价值的思考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徙然”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徙然”的行为,追求有意义的努力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