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的释义】“异曲同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文心雕龙·通变》:“故张衡《西京赋》云:‘上正紫庭,下平朱阙。’此则形声之极也。然其体物写志,未尽厥妙,至若王褒《洞箫赋》,则穷理尽性,而辞义兼美;班固《两都赋》,则词藻宏丽,而意致疏略。至于司马相如、扬雄、王延寿等,虽各有其长,而未足称工。唯张衡《二京赋》,乃能总括众家之长,异曲同工,各臻其妙。”原意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后用来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虽然方式不同,但达到的效果却是一样的。
在现代汉语中,“异曲同工”常用于形容两种或多种方法、观点、作品等,在形式或路径上有所不同,但在效果、目的或本质上有相似之处。它强调的是“殊途同归”的思想,体现了多元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异曲同工的核心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出自《文心雕龙·通变》,原指音乐创作的不同曲调达到同样效果 |
现代含义 | 不同的方式、方法、风格,最终达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艺术、教育、管理等领域,强调多样性与一致性 |
用法 | 常作谓语、宾语,也可作定语 |
近义词 | 殊途同归、异路同归、百川归海 |
反义词 | 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南辕北辙 |
二、异曲同工的典型例子
例子 | 解释 |
文学作品 | 如《红楼梦》与《金瓶梅》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 |
教育方法 | 有的老师注重讲解,有的老师注重引导,但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
艺术表现 | 一位画家用写实手法,另一位用抽象风格,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
科技发展 |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技术路线,但最终实现相同的科技成果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不要将“异曲同工”用于完全无关或差异过大的事物之间。
- 注意语境: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符合“殊途同归”的逻辑。
- 搭配得当:可与“殊途同归”、“各有千秋”等成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总结
“异曲同工”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只要目标一致,结果就会有相通之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交融、创新不断发展的今天,学会欣赏“异曲”,并追求“同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