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提升综合素质,我校于2024年暑期组织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个方面,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促进了高校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成效。
一、活动概况总结
项目 | 内容 |
活动时间 | 2024年7月1日—8月5日 |
参与人数 | 共计320人,其中学生280人,指导教师40人 |
活动地点 | 涉及5个县市,共12个乡村 |
主要内容 | 文化宣传、科技支教、医疗卫生、环保调研等 |
实践形式 | 走访调研、志愿服务、公益讲座、文艺演出等 |
成果反馈 | 收集有效问卷1200余份,撰写调研报告18篇,开展公益讲座20场 |
二、活动主要内容与成果
1. 文化传播与宣传教育
各实践团队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举办读书会、开设文化讲堂等方式,向当地群众传播先进文化理念,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部分团队还协助当地村委会建设文化墙,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 科技支教与教育帮扶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涵盖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程辅导,重点加强了英语、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同时,团队还捐赠了图书和学习用品,帮助改善教学条件。
3. 医疗健康与卫生宣传
医疗团队走进乡村,为村民提供基础体检、疾病咨询和健康知识宣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设立义诊点等方式,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4. 环保调研与绿色发展
部分团队围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实地调研,了解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等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通过与村民沟通,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
三、活动亮点与创新
1. 结合专业优势:许多团队依托自身专业背景,如计算机、医学、教育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了实践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 注重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影响力,吸引更多师生关注和支持。
3.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部分团队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计划在未来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 时间安排紧张:部分团队因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开展调研或深入交流;
- 资源分配不均:个别地区物资支持不足,影响了活动效果;
- 后续跟进不足:部分团队在活动结束后缺乏持续关注与反馈。
对此,建议今后在活动前期做好更详细的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村委会的沟通协调,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成果的延续与深化。
五、结语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能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社会实践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