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种经略是什么官】在宋朝的历史中,“种经略”是一个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称呼,尤其在《水浒传》等小说中频繁出现。然而,这一称号并非正式的官职名称,而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种师道(字彝叔)的尊称或别称。本文将从“种经略”的来源、实际身份以及其在宋朝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种经略的由来
“种经略”这一称呼主要源于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种师道。他是北宋末年的重要军事将领,曾参与对抗西夏、金国等外敌的战争,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勇精神,被后人尊称为“种经略”。
“经略”在宋代是一种高级军政官职,全称为“经略安抚使”,是负责边疆地区军事与民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因此,“种经略”实际上是对其担任“经略安抚使”一职的尊称。
二、种师道的生平简介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陕西府州(今陕西府谷)人,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将领。他出身将门,自幼习武,擅长骑射,曾多次参与对西夏的作战,屡立战功。
在宋徽宗时期,种师道被任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负责西北边防。他在任期间,积极备战,加强边防建设,成为当时重要的军事支柱之一。
靖康之变时,种师道已年近七旬,仍坚持抗金,最终因病去世,谥号“忠隐”。
三、种经略的实际含义
项目 | 内容 |
种经略 | 是对种师道的尊称,非正式官职名称 |
经略 | 宋代高级军政官职,全称“经略安抚使” |
种师道 | 北宋末年著名将领,曾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
职责 | 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与行政管理 |
历史地位 | 为北宋末年的军事支柱之一,以忠勇著称 |
四、结语
“种经略”并非一个独立的官职,而是对北宋名将种师道的一种尊称。他作为“经略安抚使”,在边疆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宋朝后期不可忽视的军事人物。虽然在正史中记载不多,但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被不断丰富和美化,成为忠义与英勇的象征。
因此,当我们看到“种经略”这一称呼时,应理解为对种师道这位历史人物的敬称,而非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