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明月出天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地区辽阔壮丽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关怀。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雄浑而悠远的画面,既有诗意,又有历史感。
一、
“明月出天山”这一诗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边塞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切。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白《关山月》 |
原文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诗体 | 五言古诗 |
主题 | 边塞风光、征人思乡、战争与和平 |
意象 | 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白登道、青海湾 |
表达情感 |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画面感强 |
文化意义 | 代表唐代边塞诗的高峰,体现盛唐气象与人文关怀 |
三、结语
“明月出天山”不仅是李白笔下的自然描写,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意。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是中华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