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原文翻译及赏析】《公输》是《墨子》一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讲述了墨子与公输盘(即鲁班)之间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辩论,体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墨子在面对强权时的智慧与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的反思。
一、
《公输》主要讲述了以下几部分
1. 背景介绍: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意图攻城。
2. 墨子劝阻:墨子得知后,亲自前往楚国,试图说服楚王和公输盘停止战争。
3. 辩论过程:墨子与公输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指出战争的危害,并展示了自己的防御手段。
4. 结果:最终楚王和公输盘被说服,放弃攻宋计划。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和平的理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原文翻译与赏析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赏析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完成后,打算用来攻打宋国。 | 开篇点明事件背景,说明战争即将爆发,引出墨子的介入。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墨子听说这件事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 表现出墨子的坚定意志和行动力,也显示其对和平的关切。 |
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 | 公输盘说:“我讲道义,不会杀人。” | 公输盘以“义”自居,但实际却参与制造杀人的武器,体现其虚伪性。 |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停止呢?” | 墨子直指矛盾,揭露公输盘言行不一的问题。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大王说了。” | 公输盘将责任推给楚王,显示出他的逃避态度。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华丽车子,却想偷邻居的破车;丢掉自己的绸缎衣服,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丢掉自己的精米肥肉,却想偷邻居的糟粕。这是什么人?” | 用比喻批评楚国的行为,指出其不合理性和贪婪本质。 |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楚王说:“一定是得了偷窃的毛病。” | 楚王承认墨子的说法,间接表明自己行为不当。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之饶,宋无雉兔之利,此犹粱肉之与糟糠也。……” |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有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就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一样;楚国有云梦泽的丰富资源,宋国却没有野鸡兔子的猎物,这就像精米肥肉和糟粕一样……” | 进一步用对比强调楚国的富足与宋国的贫弱,说明楚国进攻宋国的不义。 |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公输盘理屈词穷,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我不说。” | 公输盘不再辩解,显示出他对墨子的无奈和恐惧。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 双方都保持沉默,暗示他们都有应对能力,但都不愿轻举妄动。 |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 | 楚王说:“好啊!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 结尾点明结果,墨子成功阻止了战争,体现了其智慧与影响力。 |
三、总结
《公输》是一篇极具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对话形式,揭示了战争的荒谬与非正义,同时也展示了墨子作为思想家和实践者的智慧与勇气。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文中所体现的“非攻”思想,不仅是古代儒家、法家等学派关注的议题,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中值得深思的理念。墨子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结语
《公输》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思想经典。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应以理性、智慧和道德来寻求解决之道,而非诉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