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什么意思】“班门弄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文心雕龙·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智,必先澄心以明义;盘根之辩,当穷理以通幽。”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技艺高超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能,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带有一定的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懂装懂、不自量力的行为。
“班门弄斧”原意是在鲁班(古代著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不懂装懂、不尊重专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在专家面前夸夸其谈,却缺乏实际能力,就可以用“班门弄斧”来形容。
表格:班门弄斧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班门弄斧 |
拼音 | bān mén nòng fǔ |
出处 | 《文心雕龙·知音》 |
字面意思 | 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
引申意义 | 不自量力,不懂装懂,在专业人面前炫耀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行为不当或态度不谦虚 |
近义词 | 芒刺在背、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
反义词 | 虚心求教、谦逊有礼、藏锋守拙 |
例句 | 他在专家面前大谈技术,简直是班门弄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班门弄斧”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提醒——在面对专业领域时,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避免因无知而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