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于哪本书】“刻舟求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做事不懂变通,拘泥于成法或旧有的经验,不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一、
“刻舟求剑”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该书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刻舟求剑”这一典故出现在《察今》篇中,用以说明“因时变法”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有人乘坐船只渡河,不慎将剑掉入水中,于是他在船舷上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按照记号的位置打捞剑。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客观规律,因为水位和船的位置都会随时间变化,无法通过固定的标记来找到失落的物品。因此,“刻舟求剑”被用来讽刺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刻舟求剑 |
出处 | 《吕氏春秋·察今》 |
作者 | 吕不韦(战国时期) |
故事内容 | 有人在船上丢剑,刻舟为记,后按记号找剑,结果失败 |
寓意 | 比喻做事不知变通,拘泥于成法 |
现代应用 | 用于批评固守旧观念、不适应变化的行为 |
三、结语
“刻舟求剑”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灵活应对,不能一味依赖过去的经验或固定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