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穷是什么意思】“日暮途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到了末路、无路可走、走投无路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诗意和象征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日暮 | 太阳落山,比喻接近终点或衰落阶段 |
途穷 | 路途走到尽头,比喻没有退路或出路 |
整体意思是:太阳落山了,路也走到了尽头,比喻事情发展到极点,已无继续前进的可能,处于极度困境之中。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来在唐宋诗词中被广泛使用,如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都有类似表达。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陷入绝境,也可用于形容事业、计划、人生道路等走到尽头。 |
例句 | “他因投资失败,如今已是日暮途穷,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无路可走 |
反义词 | 柳暗花明、前途光明、豁然开朗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日暮途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运、奋斗与失败的深刻思考。古人常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境遇,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使成语更具感染力和哲理性。
五、总结
“日暮途穷”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远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现实的无奈,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与警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某种局面已经到了极限,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方向。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日暮途穷 |
含义 | 比喻事情发展到尽头,无路可走 |
出处 | 《史记》及唐宋诗词 |
用法 | 描述困境、绝境 |
近义词 |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
反义词 | 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
文化意义 | 体现人生哲理与文化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