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是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做事风格或态度不够细致、粗糙,缺乏耐心和细致的思考。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树木的枝干粗壮、叶子大而稀疏,后来引申为做事马虎、不注重细节。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粗枝大叶 |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 出处 | 出自《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后广泛用于日常表达 |
| 释义 | 原指树的枝干粗大、叶子宽大;比喻做事草率、不细致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够认真、不注重细节 |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汇报 | 他做报告时总是粗枝大叶,很多数据都没讲清楚。 |
| 学习态度 | 学习不能粗枝大叶,要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 |
| 日常生活 | 她做事总是粗枝大叶,经常忘记带钥匙。 |
三、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不够细致、不够认真。虽然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示一种随性、洒脱的态度,但在大多数正式或严谨的场合中,这个词往往带有贬义,提醒人们要更加注意细节,避免因粗心而导致错误或损失。
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或自我反思,但也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