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折柳的古诗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折柳”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惜别之情。柳树因其柔韧、易生、枝条垂下如丝,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古人常在送别时折柳相赠,寓意“留”与“思”,寄托对友人或亲人的深情厚谊。
以下是一些描写“折柳”的经典古诗词,既有诗也有词,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供读者参考与欣赏。
一、
“折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广泛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尤其以送别诗为主。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折柳”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对重逢的期盼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以下是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描写“折柳”的古诗词,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
二、相关古诗词一览表
| 诗词名称 | 作者 | 朝代 | 内容片段(含“折柳”) | 情感/主题 |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唐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之情,柳色新喻情深 |
|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 唐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折柳之音引发思乡之情 |
|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 唐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虽未直接写“折柳”,但有送别之意 |
| 《送别》 | 王维 | 唐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送别后对归期的期待 |
| 《鹧鸪天·送人》 | 辛弃疾 | 宋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折柳送别,情深意长 |
| 《少年游·润州作》 | 苏轼 | 宋 |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犹未度,已见桃花。” | 折柳送别,时光流转 |
| 《临江仙·送钱穆父》 | 苏轼 | 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虽未提“折柳”,但意境相通 |
三、结语
“折柳”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对离别的不舍、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无论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还是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都让“折柳”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永恒的诗意符号。
若你对某一首诗或词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其背景与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