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作为一位不辞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第一课时

3、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4、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

5、重点

6、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7、难点

8、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体味民俗。

9、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0、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11、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1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3、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4、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15、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16、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时间风俗习惯4。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月初旬→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结束(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17、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18、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儿

19、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0、小组内交流。

21、全班交流汇报。

22、(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3、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中有声有光地玩耍。)

24、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用来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5、(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26、①找出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二十三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除夕以前,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正月十五,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说说自己的体会。(充足、丰盛。)

27、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28、(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29、①初一逛庙会,元宵节逛灯会。体会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30、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31、(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32、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3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34、认真读第8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5、(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36、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彻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37、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38、五、布置作业

39、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

40、收集各地春节习俗。

41、教学要求:

4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4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44、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45、重难点:

46、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47、教前准备:

48、课件

49、教学过程:

50、一

5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52、教师小结。

53、默读课文

54、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5、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6、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57、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58、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59、二学文

60、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61、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62、交流

63、知道朗读

64、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5、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66、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67、预设二

68、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69、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70、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7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2、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73、初一

74、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75、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76、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77、师小结:

78、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79、师总结并出示: 初一 悠闲 快乐

80、指导朗读

81、正月十五

82、预设三:

8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84、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85、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 自由读11——12自然段。

86、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87、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88、出示灯展图

89、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90、总结 十五 灯火 美丽

91、齐读11——12自然段。

92、四 师导读13自然段

93、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94、五引读领悟写法

95、六

96、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97、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98、教学目标:

99、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00、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10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102、课时安排:

103、两课时。

104、教学过程:

105、第一课时

106、教学目标:

107、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08、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109、教学过程:

110、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1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112、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113、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114、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115、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16、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17、(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18、(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119、(3)填准动词:

120、()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121、()鞭炮()年菜()对联

122、()庙会()灯笼

123、(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124、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25、(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126、(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127、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28、(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129、(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130、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131、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32、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133、时间风俗习惯

134、腊月初旬

135、腊月二十三

136、过了二十三

137、除夕

138、正月初一

139、正月初六

140、元宵

141、正月十九

14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143、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44、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145、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146、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47、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148、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149、时间风俗习惯

150、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151、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152、五、巩固训练

153、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154、第二课时

155、教学目标:

156、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157、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158、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59、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160、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161、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162、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163、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6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65、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66、(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167、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68、(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169、(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70、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171、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172、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173、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174、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5、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76、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177、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178、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179、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180、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181、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182、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83、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184、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185、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186、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87、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188、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189、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190、五、巩固训练

191、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192、一、课文简说

193、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194、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95、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96、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197、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198、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199、二、词句解析。

200、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01、“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02、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03、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04、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205、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206、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07、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08、三、词语解释

209、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210、腊月:农历十二月。

211、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212、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213、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214、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215、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216、四、教学目标

217、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18、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19、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20、五、教学建议

221、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22、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223、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

224、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225、②7自然段(除夕);

226、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227、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228、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229、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230、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231、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

232、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233、5。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234、六、老舍的语言风格

23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236、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37、通俗明白

238、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239、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240、幽默诙谐

241、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242、课时:

243、第一课时

244、教学目标:

245、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46、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4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48、重点:

249、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50、难点:

251、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252、教学过程:

253、一、复习导入。

254、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

255、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256、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

257、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58、三、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259、再次读课文中印象深的有关段落。同位交流,为什么印象深?

260、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261、腊八:

262、1)怎样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

263、2)这样写说明什么?

264、除夕:

265、1)印象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真热闹?

266、2)除夕有什么风俗?

267、3)指导朗读。

268、正月初一:

269、1)除夕是热闹的,喜庆的,而正月初一与除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270、2)解释截然不同。

271、3)了解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

272、正月十五:

273、1)认真读12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什么?

274、2)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75、3)说说我们这儿的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276、4)指导朗读。

277、除了这些日子,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出示童谣)

278、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279、详略得当的写法。

280、阅读链接《过年》,与本文比较,突出写法。

28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火爆,热闹,祥和,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写下来。

282、教学反思:

283、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

284、教学目标

285、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8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87、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88、教学重点

289、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90、教学难点

291、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92、教具准备

293、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94、导学过程

295、二 次 备 课

296、预习题纲

297、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98、自由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99、第一课时

300、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301、出示动漫童谣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什么内容?

30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03、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304、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305、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06、交流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307、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308、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309、小组研读。

310、出示研读提示:

311、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312、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13、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314、④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15、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316、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317、⑴、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318、⑵、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319、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320、⑴、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321、⑵、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22、一、学习目标

323、1。了解单元导语,抓单元训练重点。

32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目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25、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26、二、预习学案

327、(一)预习目标

328、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329、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思路。

330、(二)预习内容

331、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杂拌儿

332、翡翠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333、()七八() 万()更() ()灯()彩

334、有()有() 各()各() 日()不()

335、()()不同 万不()() 灯火()()

336、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37、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记下来。

338、三、导学案

339、(一)读议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340、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合作填表,并说一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41、时间风俗习惯

342、(二)深入探究

343、1。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反复朗读体会。

344、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结合自己过年谈感受。

345、(三)总结提升

346、北京人过春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47、(四)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348、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走进民族村》之《英国人的圣诞节》《云南的歌会》,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349、阅读提纲:

350、1。英国人是怎样庆祝新年的?与我们中国的节日有哪些不同?

351、2。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352、四、课堂检测

353、1。我会写

354、fěi cuì chū xún biān pào

355、( ) ( ) ( )

356、áo zhōu zá bàn fēng zhēng

357、( ) ( ) ( )

358、2。我会填

359、( )的展览会 ( )的香味

360、( )的玩具 ( )的姿态

361、( )的技能 ( )的日子

362、3。我会选

363、(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

364、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365、(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

366、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367、五、课后作业

368、1。读课后“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369、2。搜集各民族春节有哪些习俗?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70、六、板书设计

371、北京的春节

372、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373、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374、教材分析

375、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过年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76、学情分析

377、我所要执教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78、教学目标

379、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

380、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8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82、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383、教学重难点

384、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385、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的意思。

386、教学过程

387、一、 体验激趣、导入新课

388、放录像: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一起来看看吧!

389、(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390、板书春节: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板书:春节

391、说春节:喜欢过春节,你想到了哪些有趣开心的事?

392、小结补充板书: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393、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394、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395、二、 整体感知,自主浅悟

396、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97、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98、初识课文

399、(1)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400、(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01、(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402、(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403、(4)、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404、(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405、三、入境学文,精读品味

406、(一)学生自主学习

407、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那一段,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408、学生自读课文

409、读后交流

410、(二)精读描写除夕的段落

411、预设: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启发,你为什么喜欢?(热闹)

41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除夕这一段,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除夕的热闹吧,

413、学生自由读

414、配乐读: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想象着这热闹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

415、(三)精读描写大年初一的段落。

416、指名读。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

417、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自己读一读,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体会体会,大年初一与除夕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18、学生交流。

419、师小结:除夕晚上,人们赶着回家,赶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热闹而忙碌。

420、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421、(四)精读描写元宵节的段落

422、老舍爷爷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年用心读课文,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423、学生自读讨论

424、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25、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天上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426、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427、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428、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429、四、总结全文

430、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431、作业设计

432、 写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433、 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传说故事

434、板书设计

435、老北京的春节

436、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437、教学目标:

438、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439、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40、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41、教学重难点:

44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44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44、教学过程:

445、一、复习,导入新课

446、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47、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448、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49、(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450、(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451、(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45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453、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454、(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455、(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56、(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57、(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458、指导品读“元宵”。

459、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460、(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461、(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462、[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463、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464、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465、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466、(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467、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468、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469、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470、(学生自由畅谈)

471、[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472、四、作业

473、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474、教学目标:

475、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476、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77、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78、教学重点:

479、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480、教学过程:

481、一、激趣导入。

482、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483、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484、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485、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486、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487、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488、(1)放鞭炮检查。

489、(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490、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491、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92、小结。

493、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494、(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495、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496、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497、(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498、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499、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500、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501、(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502、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503、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504、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505、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06、5、合作读。

507、(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508、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509、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510、教师小结。

511、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512、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513、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