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导读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教学目标

3、一、知识和能力

4、1.梳理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情节设置的巧妙。

5、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抓住心理描写,把握作品塑造的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主人公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并与西方小说《项链》作比较,体会作品的审美价值。

6、二、过程和方法

7、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8、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认识时代的进步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希望,了解新时期农民在精神物质追求中的喜悦和困惑。思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同步进行的必要性。

10、●重点、难点

11、这篇作品展现了主人公陈奂生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塑造了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形象。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意义是这篇作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2、●解决办法

13、1.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期更清晰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和农民生活,理解作品的主旨。

14、2.形象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把握人物性格的多重特点。

15、3.对比理解,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16、●教学思考

17、1.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有助于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有助于认识80年代初的农民群众。指导学生从这个高度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就能认识作品的价值。

18、2.抓住“感冒”这个细节深入领略作品趣味。看陈奂生怎么会得感冒,哪些是潜伏的因素,会发现处处都有伏笔。这篇小说乃是精心构建的一件艺术品,由此也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

19、3.以心理描写为欣赏重点。挑几段文字,把心理描写的语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了。再比较《项链》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两者的差异,从而把握陈奂生这类农民的思想感情。

20、●学生活动设计

21、1.自读课文,梳理情节结构。

22、2.讨论分析,把握人物特点。

23、3.思考鉴赏,揭示形象意义。

24、●课时安排

25、1课时

26、●教学步骤

27、一、预习

28、阅读课文,初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9、二、导入

30、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我们曾熟识过成年闰土的形象,那是在封建势力和生活重负压迫下憨实而木讷,拘谨而自卑的旧时代农民形象。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一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31、三、讨论

32、1.陈奂生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33、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之类,是要“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的烙印。

34、2.陈奂生“感冒”这个细节有什么意味?

35、上城先住进了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有这两个因素,将“漏斗户”陈奂生置身于高级房间就是相当自然的事情。这之前文中已有伏笔。在第一部分里,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稍的改善,由此透露出“今年好像变娇了”,正暗示陈奂生今夜要得感冒了。高烧时他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了,作者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显得毫无破绽。

36、3.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价,他内心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表现?

37、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农民本质。

38、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39、4.陈奂生的进取心与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40、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41、5.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42、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43、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揭示其心理采用了什么手法?

44、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作品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门。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一个新时期初期的性格多元化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45、7.比较本文与《项链》三四段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不同?

46、《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是作者在心理描写上的借鉴与创新。

47、8.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48、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49、9.作者构思的精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50、这篇小说质朴自然,但有巧妙的情节设计,有耐人寻味的伏笔。

51、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辩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的;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辩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52、“漏斗户主”上城竟住进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有了这两个因素,将陈奂生置身于高级房间,成了相当自然的事情。

53、卖油绳是个巧妙的设计:能炸油绳卖,可见粮油过关而且有余,陈奂生的喜悦也就油然而生;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八块来钱光景,这样五元钱的房租能付而又心痛不已。

54、买帽子又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变娇了”,正透露今夜要得感冒了。

55、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昔日所受贫困的压抑,又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陈奂生“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殊不知这次上城就如愿以偿,虽然花掉了五元钱,像割掉一块肉一般心痛,但是,归根结底,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56、车站的地点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莫属。

57、书记巧遇陈奂生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当时干群的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58、感冒最是一个巧妙的设计:高烧时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59、10.作者的情感

60、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61、作者“轻松又沉重,高兴又慨叹”的情绪渗透在字里行间。第一部分写陈奂生上城,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摆脱了残酷的饥饿,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展现了新的希望,人物的兴奋劲儿跃然纸上。作家为农民的高兴而高兴。

62、陈奂生真是无忧无虑,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他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开始好起来,又相信会越来越好,他还不满意吗?他满意透了。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63、这段话把陈奂生的喜悦表现得有血有肉。这是陈奂生们的喜悦,也是作者的喜悦,是献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曲颂歌。陈奂生是最真诚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这也是作者对农民的赞歌。

64、小说也写陈奂生的'艰苦作风,饿了啃僵饼,渴了捧水喝,病了熬着就躺在车站长椅上,设身处地感受一下,这是多么苦涩!陈奂生还很穷,字里行间流露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65、第三部分则充满着慨叹和遗憾。作者描写陈奂生“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描写他“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最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样无聊的作践,离现代文明人的水准还多么远,作者的慨叹有多么沉重。最后写他以坐过吴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为神气的本钱,恰恰是在慨叹他的卑微,慨叹陈奂生这样的农民何时才能获得健全的人格,成为堂堂正正的社会主人。

66、四、总结、扩展

67、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尬、苦恼而慨叹。作者写陈奂生的情绪轻快而沉重,我们读陈奂生也同样轻快而沉重。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做出不懈的努力。

68、五、布置作业

69、阅读《乡场上》、《哦,香雪》。

70、附:板书设计

71、环境 情节 人物

72、买帽子

73、进 城——满怀希望 老实善良 呼唤

74、遇开心事 物质

75、患感冒 精神

76、在 车 站——卖 油 绳 勤朴节俭 文明

77、遇吴书记 同步

78、买帽子

79、住招待所——伍元钱的代价 自私狭隘

80、精神满足

81、《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82、一、说教材:

83、教材简析:

84、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85、教学目标:

86、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87、教学重点难点:

88、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89、二、说教法:

90、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91、三、说学法:

92、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93、四、说教学过程:

94、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

95、简介作者川端康成。

96、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97、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98、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99、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100、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101、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个学生习作的片断(幻灯显示)。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述出来。

102、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103、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

104、[教学目标]

105、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106、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107、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108、[学习课文]

109、《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思念父亲。

110、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111、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12、[词句积累]

113、“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114、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

115、“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116、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117、[教学设计]

118、第一课时

119、(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120、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21、教师活动

122、学生活动

123、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雪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124、2.揭题导入。

125、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26、教师活动

127、学生活动

128、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129、2.检查自读效果。

130、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131、4.指名读课文。

132、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133、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134、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135、4.分自然段读课文。

136、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137、教师活动

138、学生活动

139、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140、2.小组交流。

141、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

142、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43、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144、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145、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46、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47、第二课时

148、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49、教师活动

150、学生活动

151、朗读全文,回顾课文。

152、分节朗读全文。

153、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54、教师活动

155、学生活动

156、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

157、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58、1.畅谈品评。

159、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60、三、练习表达:

161、教师活动

162、学生活动

163、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

164、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165、3.交流评价。

166、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

167、2.小练笔。

168、3.交流修改。

169、【学习目标】

170、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

171、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

172、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关键)

173、【学习重、难点】

174、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75、【课时安排】

176、一课时

177、【教学过程】

178、一、检查预习

179、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

180、2.了解作者。

181、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2、4.本文有中心句吗?如果有,是什么?

183、5.检查字词。

184、(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185、须臾( )斜翘( )屏息( )绰号( )

186、叛逆( )嘈杂( )铭记( )持之以恒( )

187、(2)理解下列词语

188、须臾:一会儿,片刻。

189、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190、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191、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192、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193、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94、1.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195、2.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196、三、默读课文,问题探究

197、1.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198、2.文中除了写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方法)

199、3.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200、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作用)

201、四、自读课文,明确写法

20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加以品味。)

203、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204、1.说一说

205、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模仿一下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者叙述一件你与他(她)之间难忘的事。

206、(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下自己难忘的老师,由此打开话题和思路,否则学生容易受束缚,不知怎么说。目的是为写作文做准备。)

207、2.写一写

208、搜寻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抓住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尝试着用刚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良师》。

209、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说一说你心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

210、3.讲一讲

211、你学完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受到哪些教育入手谈收获)

212、教学内容:做什么事最快乐

213、教学目标:

214、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

215、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16、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217、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啄木鸟、水牛、蜜蜂的话来理解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218、教学过程:

219、一、激趣导入。

220、(教师面带微笑看着学生,静等几秒钟)师:老师心情怎样?你

221、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快乐?

222、学生自由猜想。师:我觉得能为小朋友服务,是我最快乐的事。

223、(在田字格中板书:快乐)认识“快乐”两字。

224、你做过哪些事让你觉得快乐,你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吗?(生答略)

225、有一只小青蛙仰着头也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

226、板书课题。(--)“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27、二、 自主识字,合作探究。

228、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

229、2 :同学们,想一想,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生字呢?

230、生:查生字表,如果生字表里查不到,还可以查查字典。

231、生:还可以问问老师、问同学。

232、师小结:这些办法都很好,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一学,都认识以后,再把这些词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听的同学要特别认真,他不认识了就帮帮他;他都读对了,就夸夸他。

233、识字游戏(猜字)

234、三、理解课文 。

235、1 :教师、学生分段读课文

236、( 1 ):认真听,想一想:小青蛙都向谁提出了什么问题?

237、小伙伴们,分别又是怎样回答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38、生:你们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的回答是捉虫子、水牛的回答是耕地、蜜蜂的回答是采蜜。

239、( 2 ):小青蛙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牛、啄木鸟、蜜蜂的回答不一样呢?究竟做什么事最快乐?

240、( 3 )小青蛙还是有些疑惑?最后,小青蛙又去问谁?

241、( 4 )妈妈告诉他什么?

242、( 5 )最后,小青蛙得到答案了吗?他的答案是什么?

243、生答:(师板书)

244、( 6 )那么,小朋友们,你觉得“做什么事使你最快乐?”

245、小结:每个同学最快乐的事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把帮助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快乐,就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更能得到快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或事。说说你们做过哪些好事?心情怎样?

246、四 、 总结拓展。

247、师:小朋友,故事学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大家来当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248、生; 分角色朗读

249、师:同学们读的可真不错,看来有当播音员的能力了。

250、你还知道身边有哪些小动物在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吗?你来问问它们?(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小青蛙跳到问:“?”说:“最快乐。”)

251、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一定会觉得快乐,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感到快乐,你就会快乐。

252、板书设计: 6 做什么事最快乐

253、╱ 啄木鸟 捉虫子 ╲

254、小青蛙问 ━ 水 牛 耕地 快 乐

255、╲ 蜜 蜂 采蜜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