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贯耳是什么意思】“如雷贯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名声非常大,以至于像雷声一样响彻耳边。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他人,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钦佩。
“如雷贯耳”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比喻声音极大,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名声极盛,令人耳熟能详。该成语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人成就、地位或影响力的肯定。在使用时,通常带有敬意,不用于自夸。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如雷贯耳 |
拼音 | rú léi guàn ěr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夫贤者之相知,虽未尝接,而心照神交;若如雷贯耳,其声远闻。” |
释义 | 形容名声极大,使人耳闻目睹,印象深刻。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表示对其声誉、能力的高度认可。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如雷贯耳) |
近义词 | 名扬四海、誉满天下、声名显赫 |
反义词 | 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籍籍无名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书面语、赞美他人时使用 |
注意事项 | 不用于自夸,避免误用造成歧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如雷贯耳”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中对尊重与名誉的重视。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