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解释】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对颜回的赞美之词。这句话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卓越学问的敬仰与追求。
- “仰之弥高”:越仰望越觉得高远,形容道德或学问的高深。
- “钻之弥坚”:越钻研越觉得坚固,表示学问的精深与不易掌握。
- “高山仰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望,比喻崇高的道德或人格。
- “景行行止”:即使是最宽广的道路也要走,比喻遵循正道而行。
这些词语常被用来表达对贤人、圣人的敬仰之情,也常用于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与道德修养。
二、表格解释
成语/短语 | 出处 | 含义解释 | 用法/意义 |
仰之弥高 | 《论语·子罕》 | 越仰望越觉得高远,形容道德或学问的高深难及。 | 表达对贤人或高深学问的敬仰与难以企及之感。 |
钻之弥坚 | 《论语·子罕》 | 越钻研越觉得坚固,表示学问的精深与不易掌握。 |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深入与坚持,体现求知的执着精神。 |
高山仰止 | 《诗经·小雅》 | 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望,比喻崇高的道德或人格。 | 多用于赞美德高望重之人,表达敬仰之情。 |
景行行止 | 《诗经·小雅》 | 即使是最宽广的道路也要走,比喻遵循正道而行,不畏艰难。 | 表示对正道的坚持与实践,强调行为的端正与坚定。 |
三、结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仅是对古代贤者的赞颂,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学问与道德时,应保持敬畏之心,勇于探索,坚守正道,努力成为有德之人。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