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折桂成语意思】“蟾宫折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科举制度。它常用来形容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高中状元或获得重大成就,象征着荣耀与成功。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蟾宫折桂 |
拼音 | chán gōng zhé guì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衍虽有才,而无大志,尝谓人曰:‘吾若不遇明主,当为道士,栖心于方外,游心于太虚,何必效世人之劳形役志也?’后人以‘蟾宫折桂’比喻功成名就。 |
本义 | 原指月宫中的蟾蜍摘取桂花,后引申为科举及第、功成名就。 |
引申义 | 比喻在考试、竞赛或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获得荣誉或高位。 |
二、历史背景
“蟾宫”指的是月宫,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和蟾蜍,而“桂”则是月宫中的神树,据说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摘得桂花。因此,“蟾宫折桂”最初是形容一个人通过努力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考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能够“蟾宫折桂”被视为人生最大的荣耀之一。这一成语也因此成为激励学子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三、现代用法
如今,“蟾宫折桂”已不再局限于科举考试,而是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
- 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被学校表彰;
- 运动员在比赛中夺冠;
- 企业员工在重大项目中表现突出;
- 个人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突破。
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都承载着对成功的美好祝愿。
四、相关表达与近义词
表达 | 含义 |
金榜题名 | 科举考试中榜,现多指考试成功 |
鹏程万里 | 比喻前程远大,前途无量 |
高中状元 |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现泛指考试成功 |
功成名就 | 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
五、总结
“蟾宫折桂”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成功的向往和对奋斗精神的赞美。它提醒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无论是古代的学子,还是现代的奋斗者,都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