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来何操是什么句式】“大王来何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对话。这句话的结构和语法形式在古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理解其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一、
“大王来何操”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属于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之一。其中,“何操”是动词“操”的宾语,但在句中被提前到动词之前,形成一种强调或疑问的语气。
- “大王”:主语,指项羽。
- “来”:动词,表示到来。
- “何操”:宾语前置结构,“何”为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意为“带了什么”。
整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带来了什么(东西)?” 或者更口语化地说:“大王带来的是什么?”
这种句式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疑问或强调,尤其是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语言中较为常见。
二、句式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句子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现代汉语翻译 | 大王带来了什么? |
句式类型 | 宾语前置句 |
主语 | 大王 |
谓语 | 来 |
宾语 | 何操(即“操何”) |
语法特点 |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
修辞作用 | 强调“操”的内容,增强疑问语气 |
类似句式举例 | “汝何往?”(你去哪里?) “尔何知?”(你怎么知道?) |
三、补充说明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更为明显。例如:
- “吾谁与归?”(我跟谁一起回去?)
- “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
这些句式通过调整语序,使句子更加符合特定的语气或逻辑需要。
因此,“大王来何操”不仅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提问,也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句式结构,反映了古汉语的语法特征和表达习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文言句式,可参考《古代汉语》教材或相关文言文语法解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