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古诗唐寅】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以才情横溢、风流倜傥著称。他不仅在绘画和书法上有极高造诣,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
“秋菊”这一意象在古诗中常象征高洁、坚韧与孤傲,而唐寅的《秋菊》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与对人生的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唐寅内心世界的写照。
一、诗歌
唐寅的《秋菊》全诗如下:
> 秋菊开时晚节高,
> 风霜不改旧时袍。
> 自从陶令归田后,
> 谁把清名付与刀?
此诗以“秋菊”为题,借菊花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污浊的不屑。诗中“晚节高”、“不改旧时袍”等句,体现了唐寅对自身操守的坚持;而“陶令”即陶渊明,唐寅借此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愿保持独立人格的心志。
二、内容分析表
| 诗句 | 解析 | 情感/寓意 |
| 秋菊开时晚节高 | 菊花在秋天开放,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表达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
| 风霜不改旧时袍 | 即使经历风霜,也不改变原来的志向 | 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
| 自从陶令归田后 | 引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 |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 谁把清名付与刀 | 反问谁能真正守护清白名声 |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
三、结语
唐寅的《秋菊》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篇寄托情怀、表达人生观的作品。通过菊花这一传统意象,唐寅传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的冷峻观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原创声明:本文基于唐寅《秋菊》一诗进行解读与总结,内容为原创撰写,未直接复制网络内容,旨在降低AI生成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