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花大绑】“五花大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人或物紧紧捆绑、束缚的状态。这个词语形象生动,来源于古代对犯人进行的严厉惩罚方式,也常被用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被限制自由或行动。
一、
“五花大绑”字面意思是用五种绳子将人绑得非常紧,形容极度的束缚和控制。它既可以指实际的物理捆绑,也可以引申为精神上或制度上的限制。该词多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五花大绑 |
拼音 | wǔ huā dà bǎng |
字面意思 | 用五种绳子将人绑得非常紧 |
引申义 | 形容极度的束缚、限制或控制 |
使用场景 | 文学、影视、日常口语中 |
常见搭配 | 被五花大绑、五花大绑起来 |
出处 | 古代刑罚及民间俗语 |
语法功能 | 多作谓语、定语 |
同义词 | 绑得严实、捆得结实 |
反义词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例子 | 犯人被五花大绑押送法庭 |
三、延伸说明
“五花大绑”最初源于古代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通常使用多种绳索交叉捆绑,防止其逃脱。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控制,也象征着权威与秩序的体现。随着语言的发展,“五花大绑”逐渐脱离了刑罚的原始含义,成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语境中,人们常用“五花大绑”来形容某人被严密控制、无法动弹,比如在剧情发展中,主角被敌人俘虏并绑住;或者在生活场景中,形容一个人被各种琐事缠身,难以脱身。
总之,“五花大绑”不仅是对身体束缚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