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意思是什么】“脱口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说话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自然而然、不加思索地说出来。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惊讶或兴奋的情况下,说出的话往往比较直接、甚至可能带有冒犯性。
一、
“脱口而出”原意是“从口中突然说出来”,现在多用来形容人说话时不经思考,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绪。这种表达方式有时会显得不够谨慎,但也体现了说话者的真诚或情绪的自然流露。
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尤其是在描述突发情绪或意外情况下的语言反应时非常贴切。它既可以用于正面语境(如表达真情实感),也可以用于负面语境(如无意中冒犯他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脱口而出 |
拼音 | tuō kǒu ér chū |
含义 | 不加思索地突然说出某句话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成语,无确切古籍出处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形容说话随意、未经思考 |
近义词 | 信口开河、随口而出、不假思索 |
反义词 | 三思而行、谨言慎语、深思熟虑 |
适用场景 | 情绪激动、惊讶、紧张、兴奋等情况下 |
常见搭配 | “他脱口而出一句玩笑话”、“她脱口而出一个秘密” |
使用注意 | 注意语境,避免因无心之言造成误会或冒犯 |
三、实际应用示例
- 正面使用:
“看到久别的朋友,他脱口而出‘你终于来了!’,语气中满是欣喜。”
- 负面使用:
“他在会议上脱口而出一句不该说的话,导致气氛尴尬。”
四、结语
“脱口而出”虽然是一种自然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在正式场合或与人交往中,仍需注意措辞和语气,以免因一时冲动而影响人际关系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理解并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灵活、更得体地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