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一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句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与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
一、典故来源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当时刘备与许汜谈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元龙(陈登)湖海之士,豪气不减,但性情粗疏,好论议,少有清节。若求田问舍,便当如是。”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只想着买田置地、安于享乐,就只能算作平庸之辈。
而“刘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刘桢,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载,刘桢曾因傲慢被曹操贬官,但他依旧保持高洁的品格。
辛弃疾借用这个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不愿像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一样,而是希望像刘桢那样,拥有才气与气节。
二、典故解析
典故名称 | 出处 | 含义 | 延伸意义 |
求田问舍 | 《三国志·陈登传》 | 指只顾私利、贪图安逸的人 | 表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
刘郎 | 《世说新语》 | 指才气横溢、有节操的士人 | 象征高洁人格与文学成就 |
三、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外敌入侵,他本人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将领。然而,朝廷却重用主和派,排斥主战人士。因此,他在词中借古抒怀,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一句,不仅表现出他对刘桢这类人才的敬仰,也暗含了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求田问舍”可以理解为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行为;而“刘郎才气”则象征着理想主义、才华与担当。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生活富足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志向。
五、总结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典故,源自古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它不仅是对个人志向的表达,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才华、气节与人生价值的追求。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典故出处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核心含义 | 不愿趋炎附势,渴望像刘桢一样有才气与气节 |
历史背景 | 南宋时期,辛弃疾身处乱世,怀才不遇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重视精神追求与人格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