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意思介绍】“鞠躬尽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中的“臣不胜犬马之心,谨奉表以闻。愿陛下深思远虑,无忘于国事,臣虽死,亦当鞠躬尽瘁。”原意是形容人竭尽心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今,这个成语多用于赞扬一个人在工作中勤勉敬业、尽心尽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该成语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高度评价,尤其在描述为国家、集体或事业奋斗的人时更为常见。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鞠躬 | 指恭敬地弯腰行礼,表示敬意 |
尽瘁 | 竭尽心力,极度劳累 |
整体含义: 形容人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二、出处与演变
-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 原始语境: 马援在临终前仍不忘国事,表达自己即使死后也要尽心尽力。
- 现代用法: 多用于赞美那些为国家、社会、团队或事业默默付出、不计得失的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表扬员工 | “他在公司工作多年,始终鞠躬尽瘁,值得我们学习。” |
描述领导 | “这位领导为了项目成功,鞠躬尽瘁,令人敬佩。” |
国家英雄 | “他一生致力于科研,鞠躬尽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
反义词 | 漠不关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五、总结
“鞠躬尽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敬业、奉献、忠诚”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追求卓越。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