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出处】一、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它。强调的是对小恶的警惕,认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恶行,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甚至积累成大祸。
该句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和解读,成为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理念,提醒人们要注重日常行为的修养与自律。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儒家的“慎独”观念,也体现了道家“防微杜渐”的思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原文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出处作者 | 陈寿(西晋史学家) |
语义解释 | 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
思想来源 | 儒家“慎独”思想;道家“防微杜渐”理念 |
后世影响 | 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格言,常用于劝诫人修身养性 |
现代应用 | 用于教育、管理、个人修养等多个领域 |
相关名言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三、结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虽出自古代典籍,但其道理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劝诫,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保持对小恶的警觉,正是提升个人品德、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