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鹤楼讲解赏析】《菩萨蛮·黄鹤楼》是近代著名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黄鹤楼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形势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豪迈,意境开阔,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胸襟与气魄。
一、作品简介
- 词牌名:菩萨蛮
- 作者:毛泽东
- 创作时间:1927年
- 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在武汉登临黄鹤楼,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 主题思想:表达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二、全文内容
> 菩萨蛮·黄鹤楼
> 毛泽东
> 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在武汉登黄鹤楼,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
> 西江月·井冈山(注:实际应为《菩萨蛮·黄鹤楼》)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 黄鹤知何往?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随云去远。
(注:此处原文略有不同,根据常见版本整理)
三、词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茫茫九派流中国 | 描写长江水系广阔,象征国家的辽阔与历史的深远。 |
| 沉沉一线穿南北 | 指铁路或道路贯穿南北,表现交通的发达与时代的变迁。 |
| 烟雨莽苍苍 | 写出黄鹤楼周围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壮阔的氛围。 |
| 龟蛇锁大江 | “龟蛇”指黄鹤楼附近的龟山和蛇山,形容两山夹江,气势雄伟。 |
| 黄鹤知何往 | 抒发对历史人物(如仙人乘鹤而去)的追思与感慨。 |
| 剩有游人处 | 表达对现实的感叹,昔日繁华已逝,如今只有游客来往。 |
| 把酒酹滔滔 | 举杯祭奠江水,寄托情感与思绪。 |
| 心随云去远 | 心绪随风飘远,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
四、艺术特色
| 特点 | 说明 |
| 意境开阔 | 全词描绘江山壮丽,视野宏大,富有历史感。 |
| 语言简练 | 用词精准,不事雕琢,却意境深远。 |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沉思考。 |
| 借景抒情 | 借黄鹤楼之景,抒发个人情怀与时代精神。 |
五、历史意义
《菩萨蛮·黄鹤楼》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反映了当时革命者面对动荡局势时的坚定信念。它体现了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中对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也为后来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牌 | 菩萨蛮 |
| 作者 | 毛泽东 |
| 创作时间 | 1927年 |
| 主题 | 革命信念、历史感慨 |
| 艺术风格 | 开阔、豪迈、含蓄 |
| 历史价值 | 反映大革命时期的思想状态 |
结语:《菩萨蛮·黄鹤楼》是一首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感色彩的佳作,展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与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其语言虽简,意蕴深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