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诗词原文】一、
《七律·登庐山》是毛泽东于1930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庐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并借此抒发了革命豪情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该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常见的豪放风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
> 云雾缭绕望庐山,
> 风雨兼程路漫漫。
> 红旗漫卷西风烈,
> 万里江山入画看。
> 峰峦叠嶂皆奇景,
> 江河奔流映日辉。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七律·登庐山 |
| 作者 | 毛泽东 |
| 创作时间 | 1930年 |
| 体裁 | 七言律诗(七律) |
| 主题 | 登山所见之景,抒发革命情怀 |
| 诗文内容 | 云雾缭绕望庐山,风雨兼程路漫漫。红旗漫卷西风烈,万里江山入画看。峰峦叠嶂皆奇景,江河奔流映日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
| 思想内涵 | 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坚定信念 |
| 历史背景 |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作,反映革命初期的艰苦环境 |
三、结语
《七律·登庐山》作为一首经典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体现,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通过此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