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一种常见的筹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不立即支付大额现金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资产,并在租赁期内按约定支付租金。根据会计准则,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处理与自有资产类似,需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以下是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分录的总结,帮助财务人员清晰掌握其账务处理流程。
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1. 确认资产和负债: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同时将应付租金作为长期应付款或租赁负债进行记录。
2. 初始计量: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的较低者确认资产成本。
3. 后续计量:在租赁期内,按实际利率法对租赁负债进行摊销,并计提折旧。
二、主要会计分录汇总表
| 业务环节 | 会计分录 | 说明 |
| 1. 租赁开始日 |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 确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及对应的长期应付款 |
| 2. 支付首期租金 |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 支付首期租金,减少应付融资租赁款 |
| 3. 每期计提利息费用 | 借:财务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 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费用并冲减应付融资租赁款 |
| 4. 每期计提折旧 |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 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
三、注意事项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需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相关规定。
- 若租赁期满后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应视同自有资产进行后续管理。
-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下,同时将应付融资租赁款列为“长期应付款”或“租赁负债”。
通过以上会计分录,企业可以准确反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合同条款和会计准则要求,合理进行账务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