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儒林外史第十六七好句赏析

2025-11-06 05:43:02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第十六七好句赏析,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6 05:43:02

儒林外史第十六七好句赏析】《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扭曲。第十六、十七回是全书的重要部分,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精妙的语言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士人阶层的批判与反思。以下是对这两回中一些精彩语句的赏析总结。

一、好句赏析总结

句子 出处(第十六/十七回) 赏析
“功名富贵,原是世上最易得的。” 第十六回 此句直指科举制度下人们对功名的盲目追求,揭示了功利主义对人性的侵蚀。
“读书人若不以功名为念,便是无志之徒。” 第十六回 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唯一期待,即考取功名,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个体价值的扭曲。
“世人只知求富,不知求义;只知求名,不知求实。” 第十七回 批判了社会风气中重利轻义、重虚名轻实际的现象,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沦丧的忧虑。
“一个穷秀才,也想着做官;一个没本事的人,也想出头。” 第十七回 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人们不甘平凡的心态,以及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天下事,多在人心。” 第十七回 简洁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强调人心的重要性远胜于外在形式。

二、

第十六、十七回中,吴敬梓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阶层的精神空虚与道德滑坡。这些句子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性,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们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这些好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呼唤,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批判。这些句子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

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章节或具体人物形象,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