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意思】“披荆斩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在文学、演讲、写作中被广泛使用。
一、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披荆斩棘
拼音:pī jīng zhǎn jí
字面意思:披上荆条,砍断棘枝。比喻在前进过程中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引申义:形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二、成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句子 | 说明 |
作谓语 | 他披荆斩棘,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 | 表示一个人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
作定语 | 这是一段披荆斩棘的创业历程。 | 描述一段充满挑战的经历。 |
作状语 | 他披荆斩棘地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 强调过程中的坚持和奋斗。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常见错误 | 正确用法 | 说明 |
披荆斩棘用来形容轻松顺利的过程 | × | 该成语强调的是艰难困苦,不能用于轻松情境。 |
混淆“披荆斩棘”与“乘风破浪” | × | 虽然两者都表示克服困难,但“乘风破浪”更偏向于顺境中奋发向前。 |
用于描述自然现象 | × | 如“山川披荆斩棘”是错误用法,不符合成语本意。 |
四、总结
“披荆斩棘”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不懈努力。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行。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注意事项 |
披荆斩棘 | 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 《后汉书》 | 谓语、定语、状语 | 不用于轻松情境,避免误用 |
通过了解“披荆斩棘”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还能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