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是什么意思】“道路以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意是指人们在路上相遇时,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形容社会动荡、政治高压,百姓不敢自由表达意见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专制或压抑的环境下,人们因恐惧而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
“道路以目”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描述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百姓因畏惧统治者的压迫,连在路上相遇都不敢交谈,只能以眼神示意。这一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氛围和民众的心理状态。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评论中,用来说明政治环境恶劣、言论不自由的情况。现代使用中,也可引申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评,如信息管控过严、舆论空间受限等。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道路以目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意 |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 |
引申义 | 比喻政治高压、言论不自由、百姓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
使用场景 | 历史评论、文学作品、社会现象分析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批评信息管控、舆论压制等现象 |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道路:路上;以目:用眼睛) |
同义词 | 默默无言、噤若寒蝉、敢怒不敢言 |
反义词 | 谈笑风生、畅所欲言、直言不讳 |
三、结语
“道路以目”虽源于古代,但其背后反映的社会心理与现实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言论自由和思想开放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