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绝的原文及译文】《惠州一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首诗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也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下为原文及译文,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译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
卢橘和杨梅接连成熟。
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
我愿意长久地做岭南人。
三、
《惠州一绝》是苏轼在被贬至广东惠州期间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岭南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尤其是荔枝的美味,表达了他对当地生活的喜爱与满足。尽管身处逆境,苏轼依然保持豁达的心态,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四、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罗浮山下四时春 |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 |
卢橘杨梅次第新 | 卢橘和杨梅接连成熟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我愿意长久地做岭南人 |
五、作品赏析
-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生动地描绘出岭南的自然美景与物产丰富。
- 情感真挚:诗人虽遭贬谪,但并未消沉,反而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 意境优美:通过“四时春”、“荔枝三百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闲适、安逸的氛围。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结语
《惠州一绝》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苏轼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岭南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胸怀,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