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在晏殊初仕是什么意思】“益在晏殊初仕”这一说法,看似是关于宋代词人晏殊的生平经历,但实际上并非一个常见或标准的历史术语。从字面来看,“益在”可能指“有益于”,“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而“初仕”则是指他刚开始做官的时候。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晏殊最初做官时有哪些有益的经历或特点”。
不过,结合历史背景和晏殊的生平,我们可以推测这句话可能是后人对晏殊早期仕途的一种评价,强调他在初入仕途时所表现出的才智、品德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词人。他自幼聪慧,14岁便以神童之名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在初仕阶段,晏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德,如:
- 早年显才:14岁中进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士之一;
- 清廉自律:在官场中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人格;
- 文采斐然:诗词创作成就极高,开创了“婉约派”风格;
- 政务有方:在地方任职期间,治理有道,深受百姓爱戴。
因此,“益在晏殊初仕”可以理解为:晏殊在刚步入仕途时,就展现出对国家、社会和自身修养的积极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初仕时间 | 14岁中进士,开始仕途 |
特点 | 聪慧早成、清廉自律、文采出众、政务有方 |
历史评价 | 后人称其初仕即展才德,对国家和社会有积极作用 |
文学贡献 | 开创“婉约派”词风,代表作《珠玉词》等 |
官职经历 | 曾任翰林学士、宰相等要职,政绩卓著 |
三、结语
“益在晏殊初仕”虽非传统历史术语,但可以从晏殊的早年经历中提炼出其对国家、文化及个人修养的深远影响。他的初仕不仅是个人成功的起点,也体现了北宋时期士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晏殊的初仕经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在文学与政治上的双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