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并可能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该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也与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一、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病因类型 | 常见病原体/原因 | 特点 |
病毒感染 |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 最常见,常引发秋季腹泻 |
细菌感染 |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 多见于夏季,常伴发热、血便 |
寄生虫感染 |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 多见于卫生条件差地区 |
饮食因素 |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不洁 | 可导致轻度腹泻 |
其他因素 | 气候变化、免疫力下降 | 间接诱因 |
二、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症状
症状 | 描述 |
腹泻 | 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稀薄或水样 |
发热 | 部分患儿伴有低热或高热 |
呕吐 | 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
脱水 | 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 |
食欲减退 | 不愿进食或拒食 |
腹痛 |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 |
三、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与治疗
护理/治疗措施 | 内容 |
补液 | 口服补液盐(ORS)为主,防止脱水 |
饮食调整 | 母乳喂养继续,辅食应清淡易消化 |
控制感染 | 根据病因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对症处理 | 如有发热可用退烧药,呕吐严重时需就医 |
观察病情 | 注意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变化 |
卫生习惯 |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
四、预防婴幼儿腹泻的措施
1. 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煮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3. 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4.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
5. 避免接触病人:减少与腹泻患者的密切接触。
总结
婴幼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护理和及时治疗可以很快恢复。家长应重视早期识别症状,及时采取补液、饮食调整等措施,必要时应尽快就医。同时,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