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门是什么意思】“夔门”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地理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常出现在诗词、历史文献中。它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夔门”含义的总结与解析。
一、基本含义
夔门,字面意思是“夔州之门”,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的一个著名关隘或地理标志。其名称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夔”这一神兽,也与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密切相关。
二、文化内涵
1. 神话传说
“夔”是一种独足的怪兽,《山海经》中记载:“状如牛,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火。”古人认为夔门是通向神秘世界的大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界限。
2. 地理标志
在现实中,夔门位于长江三峡的入口处,是进入三峡的第一道门户。因其地势险要、景色壮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3. 历史象征
在古代,夔门不仅是军事要塞,也是交通咽喉。许多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赋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诗词中的“夔门”
诗人 | 诗句 | 出处 | 意义 |
杜甫 | “白帝城高急暮砧,夔门秋色入江深。” | 《秋兴八首》 | 表达对夔门秋景的赞美 |
白居易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早发白帝城》 | 虽未直接提到“夔门”,但描写的是夔门附近景色 |
苏轼 | “舟行三峡,过夔门,见奇峰秀水。” | 《东坡志林》 | 描述夔门的自然风光 |
四、现代语境下的“夔门”
在当代,“夔门”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历史、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夔门是古代重庆奉节一带的地理标志,也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户 |
神话来源 | 源于《山海经》中的“夔”神兽 |
地理位置 | 长江三峡入口,今重庆奉节 |
文化意义 | 历史、自然、文学的象征 |
诗词引用 | 多位唐代诗人曾以夔门为题材创作诗篇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夔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