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文言文翻译】《强项令》是一篇记载东汉时期官员董宣事迹的文言短文,讲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执法严明的故事。本文通过董宣与湖阳公主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他坚守法纪、不屈服于权势的精神。以下是对《强项令》原文的翻译及。
一、原文简介
《强项令》出自《后汉书·董宣传》,全文简短但内容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公正执法的追求和对清官的推崇。
二、文言文原文(节选)
> 董宣,字少平,陈留人也。……
> ……
>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之共车,见宣,问曰:“卿何不从?”宣曰:“臣不敢。”帝曰:“吾欲令汝为我妻。”宣曰:“臣不敢。”帝怒,谓左右曰:“小民敢拒天子,其罪当死!”宣曰:“陛下以孝治天下,而今杀忠臣,是教天下以暴也。”帝默然。
> ……
> 宣卒,家无余财,妻子藜藿,帝怜之,赐钱百万,谥曰“强项令”。
三、白话翻译
董宣,字少平,是陈留人。……
……
湖阳公主刚刚守寡,皇帝和她一起乘车出行,看到董宣,便问:“你为什么不跟上?”董宣说:“我不敢。”皇帝说:“我想让你做我的女婿。”董宣回答:“我不敢。”皇帝大怒,对身边的人说:“一个平民竟敢抗拒天子,该当死罪!”董宣说:“陛下用孝道治理天下,如果现在杀了忠臣,那就是在教天下人用暴力行事。”皇帝沉默了。
……
董宣去世时,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妻子和孩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皇帝怜悯他,赏赐了他一百万钱,并追封他为“强项令”。
四、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出处 | 《后汉书·董宣传》 |
| 主要人物 | 董宣、湖阳公主、汉光武帝 |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董宣因拒绝公主的婚约而触怒皇帝 |
| 核心思想 | 坚守法纪、不畏权势、清正廉洁 |
| 董宣性格 | 刚正不阿、忠诚正直、不惧权贵 |
| 故事结局 | 董宣死后被追封为“强项令”,受人敬仰 |
五、文章意义
《强项令》虽短,却生动刻画了一个有骨气、有原则的官员形象。董宣面对皇权毫不退让,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操守与担当。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正不阿”精神的象征。
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记载,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典范,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与诱惑时,应坚守内心的正义与良知。
结语:
《强项令》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展现了古人对正义与尊严的追求。董宣的形象,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