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是什么】在刑事法律体系中,侵占罪是侵犯他人财产权的一种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侵占罪的认定和处罚有明确的规定。以下是对侵占罪相关法条及司法解释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侵占罪的法条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该条文明确了侵占罪的两种情形:
- 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 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
同时规定了不同情节下的量刑标准。
二、相关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
虽然该解释主要针对盗窃罪,但其中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也适用于侵占罪中的财产价值判断。
| 数额范围 | 刑事立案标准 |
| 2000元以上 | 数额较大 |
| 5万元以上 | 数额巨大 |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占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
该解释进一步细化了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强调了“拒不退还”这一关键条件。
三、侵占罪构成要件
| 要件 | 内容说明 |
| 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自然人即可构成 |
| 犯罪主观方面 | 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
| 犯罪客体 | 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
| 犯罪客观方面 | 实施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拒不退还 |
四、常见情形与处理方式
| 情形 | 处理方式 |
| 代为保管的财物被非法占有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视情节轻重定罪量刑 |
| 遗忘物被非法占有 | 若拒不交出,可按侵占罪处理 |
| 埋藏物被非法占有 | 同样适用侵占罪条款 |
五、总结
侵占罪是一种常见的财产型犯罪,其核心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且拒不退还。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行为分为两类: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结合司法解释,对于“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界定,有助于准确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适用何种刑罚。
六、法条及司法解释一览表
| 法律/解释名称 | 发布时间 | 主要内容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 | 1997年 | 明确侵占罪的定义及量刑标准 |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2013年 | 规定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占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2008年 | 细化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与量刑标准 |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侵占罪虽非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但在日常生活中仍需引起重视。若发现财物被他人非法占有,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避免因“拒不退还”而承担刑事责任。


